氣候是“全球最大的公共產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責任來保護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碳排放國終于于11月12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根據協議規定,中國將力爭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左右開始減少,這勢必對中國能源結構、發展格局乃至全球能源格局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中國實現減排承諾,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工業化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興經濟體,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實現快速發展過程中,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環境和生態代價,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國家有關部門曾經發起“26℃空調節能行動”,號召公眾在夏季將辦公樓、飯店、商場等公共場所空調溫度調至26℃,以減少能源消耗,緩解電力供應危機,并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做出貢獻,但由于管理方法難以控制,推廣力度受限,但實際收效不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分體空調因為溫度設置的不合理至少多用了30-40%的電能。如果初步估算下全國公共機構3千萬臺空調的節能量,按照每臺空調一年浪費280度電,大約可以節約電能84億度電,節省標煤33.6億KG,即336萬噸標煤,按照1000元/噸標煤價格計算,可以節省33.6億元人民幣,其節能減排意義巨大。
市場呼喚用技術產品來強制解決這個問題,我司開發的專利產品——銘漢空調節能器,可以徹底解決這個管理問題的最佳技術方案。
空調節能器可以在不改變空調控制系統任何結構的前提下,屏蔽空調溫控器25℃以下的設置功能,讓空調溫控器只能設置在25℃以上的范圍內工作,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